解讀機床專項主機牽引企業為主
“此次機床重大專項的特點在于,從專項目標、技術路線到管理機制都有根本性的轉變。”2月11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參與重大專項實施方案制訂的幾位資深專家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一致強調。 一個致力滿足需求的專項 按專項規劃,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80%將立足國內。 專項目標決定了該專項是一個產業化的專項,行業專家一致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如果不能形成生產力,就無所謂第一。另外,立足滿足國內需求,是否就摒棄了追趕先進水平呢?不是!這正是為了更好、更健康、可持續地追求最高水平。” 目標從科研攻關轉向立足需求,這就決定了專項實施的技術路線、組織路線和管理機制需要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以保證重大專項提出的技術路線正確實施。 重大專項技術路線提出了“主機牽引,加強基礎;跟蹤跨越,集成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提升創新能力;鼓勵使用,需求拉動”的實施原則。對此,有關專家解釋說:“技術路線為什么以主機作牽引、以功能部件為基礎、以基礎技術作支撐?如果將滿足需求作為最終目標的話,主機不作牽引,基礎技術作牽引,那不就成為脫離市場、紙上談兵了嗎?工廠需要基礎技術、功能部件,但最終目標是為了制造高水平的整機,所以,這是由專項目標決定的。但是,不是光搞主機,主機是由功能部件組成的,所以功能部件是基礎。另外,你要搞出高水平的主機和功能部件,必須有高水平的基礎共性技術作支撐。不是忽略功能部件,也不是不重視基礎、共性技術,只是相互位置要擺對。” 專家指出:“專項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擋住進口。現在大量的高檔數控機床涌入國內。所以,既要跟蹤跨越,又要搞集成創新,這是相對于原始創新而言的,現在不是不需要原始創新和理論上的突破,但是從國內現狀出發,更多的需要集成創新,這樣才能更快滿足產業化的需要。” 在管理機制上,專項也體現了競爭性。專家認為:“只要是民族的,不管是企業還是大專院校,不管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應該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 據悉,專項招標大體分三種形式,對于只有個別企業能夠生產的極少數產品實行“擇優委托”;對于少數企業能生產的個別產品實行“擇優定標”;對于行業里大多數企業都有條件開發研制的產品,按招標指南實行公開競標。專家指出,招標工作必須公開透明,必須吸收廣大專家意見,傾聽企業、用戶意見,不能少數人說了算。 六大措施保證專項實施 有關專家用“建國以來支持力度最大”來形容專項對行業的影響,該專家認為:資金支持只是一個象征,國家為此花的力氣也很大。從調研、擬訂專項規劃、再調研到修改專項規劃,歷時長達三年。 等了三年,盼了三年,在經濟形勢風雨飄搖的時刻,專項開始啟動了,這對機床行業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那么,專項究竟會給行業帶來哪些實質性利好呢?專家向記者介紹了專項的相關配套措施,共有六條。 一、專項的首臺套主機以及配套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由“產學研用”四方共同提出納入“應用示范工程”,經專家論證和領導小組批準后,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予支持并落實應用,在專項資金中劃出“應用示范工程”資金給予專門支持。 |